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大学社区工作办公室>>社区知识>>社区组织>>正文内容

深化改革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民政无小事,事事总关情。日前,市民政局局长刘平在接受记者的采访中就明年的工作表示,将围绕“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目标,以“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申报创建活动为载体,重点做好社区建设、基层民主自治、社会组织培育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降低社会组织准入门槛

 

    加快社会组织去行政化

 

         刘平说,明年起,我市将降低社会组织准入门槛,取消社会团体筹备成立的审批,取消社会团体和基金会设立分支机构的审批,为社会组织成立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重点培育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力争在2015年底,平均每万人拥有8个社会组织,全市登记备案的社会组织总量达2800个。

    推进社会组织去垄断化改革,实行“一业多会”机制,允许同一行政区域内成立两个以上业务范围相同或者相似的公益慈善类、社区服务类社会团体和行业协会商会,鼓励社会组织适度竞争,激发社会组织发展活力。加快社会组织去行政化,按照政策规定和上级要求,加快推进党政机关与社会组织在人、财、物和职能四方面脱钩工作。

    我市将建立社会组织发展的支持和孵化机制,规划建设3000-5000平方米、可容纳20个左右的社会组织孵化园区,重点孵化工商经济、社会福利、公益慈善类、社区社会组织及涉台社会组织。

         推动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理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凡是社会组织能够办理和提供的社会事务和社会服务,尽可能由各种社会组织承担,打破政府对公共事务包揽的格局,降低社会治理成本。


 

推进基层行政体制改革

强化社会治理功能

将不断推进基层行政体制改革,到2014年,全市37个街镇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刘平指出,我市将创新社区治理体制,构建街(镇)机构主导、居(村)组织负责、社会组织协同、全体居民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探索推行海沧区“5+1”政务综合体模式。理顺社区职能,推动简政放权,减轻社区负担,到2014年,全面落实事务准入制度,组织挂牌和考评达标工作全面规范。强化街道社会治理功能,建立街道社会服务平台,以湖里区江头街道为试点,推广“政社互动”实践,到明年,每个区要确定1个试点街镇;2015年扩大到全市所有街(镇)。

  建立街道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加快“三网合一”(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为居民和社会组织提供 “一站式”公共服务。以海沧区新阳街道为试点,建立街(镇)层级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实行“一门式”服务。明年,力争将各街道和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镇全面推广。持续推进街道层面网格化建设,海沧区、思明区等尽快形成区、街(镇)、居(村)三级联通互动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到2014年,以海沧区及东孚镇为试点,全市有条件街道和集美区灌口镇、同安区汀溪镇、翔安区新圩镇3个省级综合配套改革小城镇都要完成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指挥平台建设。

完善社区服务体系,着力打造生活服务集聚区和“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明年,全市有一半以上城区、街道、社区建有全民健身文化娱乐文体设施;每个社区都要建立社区文体活动中心,继续加强社区“道德讲堂”、“市民学校”等文化阵地建设,塑造社区人文精神和共治共享品质。

  推进社区自治

  引导台胞参与社区事务管理

    在推进社区自治方面,刘平说,我市将不断完善民主管理制度,落实村居“党政联席会议”、“议事协调会议”、“村居事务听证会”等制度。到2015年,要指导同安区军营村、白交祠村搞好村民自治,试行设立规范提名站提名确定候选人(“海选”)选举村委会干部的做法。推广海沧区兴旺社区开展居民自治“孵化器”—“四民家园”(民声倾听室、民情调查队、民智议事厅、民心服务站),推广思明区筼筜街道“指尖上的民主”、“居民民主议事厅”、“社区监督在线团”等群众自治平台建设经验,此外还有振兴社区“LED民意墙”、莲岳社区“民生麦克风”、西山社美丽蜕变等做法,到年底全市每个区至少培育2—3个社区群众自治品牌。

    拓宽社区基层民主范围和途径,明年将在农民工、台胞和外来人士居住相对集中的社区试行增补1名社区居委会专职委员和社区同驻共建联席会委员,参与社区民主选举和社区事务管理,在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享有与我市居民同等权利待遇,实现政府公共服务全延伸、全覆盖;有条件的社区将全部建立聘请农民工、台胞、外籍人士担任社区主任助理或专职委员制度。

    要开展民主协商,探索建立“三位一体”的联合工作机制。力争到明年底,在全市社区初步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工作体系,构建居民委员会的社区管理、物业公司的专业管理、业主委员会的自治管理相结合的局面。

    促进专业社工发展

 

    加强社工服务平台建设

 

    全面推进专业社会工作发展,深化“湖里模式”,推动思明区专业社会工作向纵深发展。尽快启动岛外四区专业社会工作发展工作,明年先行在部分基础条件好的单位(社区)开展工作,并逐步推广。拓展民政系统内的专业社会工作覆盖范围,在殡仪服务、军休老干部服务、婚姻登记、救灾救济、收养服务、优抚安置等领域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等。到2015年,采取激励措施,力争全市每个区选择2-5个社区开辟社区专业工作岗位进行试点。

    刘平说,我市将建立人才保障激励机制,吸引社会工作优秀人才到我市就业,力争在2015年,全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2500名。到2015年,重点扶持发展3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依托院校、社工培训基地等研究机构,成立“厦门市两岸社区社工合作交流基地”。

    加强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平台建设,着重在城乡基层特别是城市社区开辟社会工作服务场所,设置社会工作岗位,采取现有人员提升转换、增加人员数量、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配备使用专职专业社会工作者,力争到2015年底全市有25%的城市社区完成社会工作平台建设。落实优惠政策,开展经费扶持,到2015年培育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15家;加快推进志愿服务记录试点工作,到2015年实现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全覆盖。

 

【明年目标】

 

    信息消费

    覆盖弱势群体


    加强信息云平台建设,推动信息消费向社区孤老、低保、“三无”、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服务倾斜覆盖,发挥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在管理社区矫正人员等特殊群体中作用。以海沧区新阳街道、思明区中华街道、集美区灌口镇为试点,2014年,各街道和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镇全面推广。


    加快发展

    社区社会组织

    到2014年,在全市目前400个社区社会组织基础上,对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登记范围,使我市的社区社会组织数量走在全省前列;到2015年,平均每个社区拥有5—8个社区社会组织。

    大力推广

    社区服务品牌


    推广思明区镇海社区、湖里区康乐社区、同安区城北社区的社区服务经验,到2014年,全市每个城市社区都有1—2个社区服务品牌。

    推动建设

    民主监督示范社区


    坚持与财务监管相结合的做法,到2014年底,每个区应确定1-2个民主监督建设示范社区。

    支持发展

    专业社会工作

    力争到2015年底初步形成支持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系统化、多层次政策体系。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